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尚家居 >

一g净土慰故魂(2)

已阅读2021-06-09 06:12 来源:互联网新闻 编辑:佚名 分享:

――全县109处镇级公益性公墓和1处县级公益性公墓开建,从选址、确定到建设不仅充分利用荒山、荒滩,不占用基本农田,还尊重老百姓讲究风水的要求,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;公墓严格按照民政部的标准,一亩地起码建200

  ――全县109处镇级公益性公墓和1处县级公益性公墓开建,从选址、确定到建设不仅充分利用荒山、荒滩,不占用基本农田,还尊重老百姓讲究风水的要求,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;公墓严格按照民政部的标准,一亩地起码建200个双穴,双穴不得超过0.8平方米,单穴不得超过0.5平方米;绿化、硬化、停车场、集中祭奠点等配套设施融入人文元素、文化元素,公墓既好看又好用。

  ――严禁乡镇和村庄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,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,严禁制作和销售大棺材。这样一来,就堵住部分人群寻求“风水宝地”、“发死人财”的念头,堵住个别群众占用农田修坟的退路,堵住骨灰装棺再葬的市场。

  ――将自收自支的殡仪馆改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,回归殡葬服务的公益属性,遏制殡葬不正之风的发生,工资和费用全部由县财政兜底;县里拿出资金更换火化设备,全部使用高标准火化炉;骨灰盒全部由政府统一采购,确保质量和美观;修订完善殡仪馆各项规章制度,确保服务质量不滑坡。

  ――印发《致全县党员、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》,向县人大、政协的代表、委员发倡议,工青妇、工商联、教育部门齐心协力在各自领域加大宣传引导力度,让殡葬改革铺天盖地,声势浩荡。县里一名政协副主席将老家墓林让出来,交给镇里建设公益性公墓,并带头将家族的十几座祖坟迁到新公墓,在周边群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。

  “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也不能输在终点线上,我们就是要让文明殡葬这一g黄土即‘静’且‘净’, 让死者安然,生者安心。”薛峰说。

  

一g净土慰故魂

  鲜花祭、植树祭在沂水县得到群众响应。(摄影:胡洪林)

  “逝有所安”带来的沂水实践

  沂河西岸的长山公墓是沂水县许家湖镇的一处镇级公墓,层层排列整齐的墓碑点缀在松柏和黄菊之间。这里建成的400套,双穴墓可安置800名逝者,辐射全镇25个行政村的2.5万人。

  镇长耿立江告诉我们,该镇这样的公墓一共建成6处,既符合国土、林业、规划部门的要求,又符合老百姓的意愿,可供全镇十年使用。“全部投入使用后,可节约耕地300亩,还能给每户节约殡葬费2万元,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。我们还把公墓和公益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数年后,这里将形成安详、和谐、美观的景观带。”

  将逝者埋进公墓,看似容易,实际操作却不简单。75岁的刘相同是前南社村村民,去年6月,老人哥哥去世,嫂子坚决不同意将已经修好“闲坟”(老人事先为自己修建的墓地)的逝者送进公墓。作为一名老党员,刘相同和村里红白理事会人员一起,苦口婆心一次次相劝,最终让已经备好棺木的嫂子平了“闲坟”,处理了棺木,成为当年将逝者入驻公墓的第一人。没怎么花钱就办好了丧事对村里人震动很大,村民们逐步开始关注当地的这一“丧葬新政”。“今年清明,家人来此悼念逝者,看到这里环境好,嫂子很满意。”刘相同说。

  好的效果往往会连锁反应。刚刚完成了墓地搬迁的孙家楼村一位大嫂对我们说,自己公公去年10月份去世后被安置进了镇上公墓,看到这里环境好,管理也好,今年清明,儿女们主动要求将数年前去世的婆婆也迁进公墓与公公并葬。由于有了“殡葬全免费”政策,她这个“大门户” 家庭没花几个钱就办成了事,省钱、省时、省心还省力,全家人都十分满意。

  沂水县殡葬改革新政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,迅速形成了社会共识,全县移风易俗工作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  “通过改革,殡葬方面的一些陈规陋习得到了有效根治。”薛峰说,有的群众主动把原来修好未用的“闲坟”整平,有的群众把原来打好的棺材拆作他用;农村丧事过度殡葬、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杜绝,过去“打板”(即做棺材)、扎纸车纸马、做墓地营生以及吹鼓手的基本没了,佩戴黑纱、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,鞠躬代替了磕头,献花代替了烧纸,沂水小城“厚养俭葬”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。

  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济南大学教授杨风博士认为,沂水县顺应群众呼声,积极推进惠民、绿色、文明、低碳的殡葬改革,因势利导接地气,以民为本有底气,真抓实干有正气。这项改革不仅抓住了农村移风易俗的牛鼻子,起到了“四两拨千斤”的社会效果,还为中国基层殡葬改革提供了可以复制、可以推广的“沂水样本”,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“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”的“七有”目标,增加了“逝有所安”的新内容。

  (责编:翟晨曦、胡洪林)

精彩推荐Atlas

本站推荐

关于我们|广告报价|版权信息|免责声明|发展愿景|企业文化|招聘信息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|网站帮助

 

Copyright © 2009-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

 

蜀ICP备15028138号-6 作品独家供稿,转载就注明出处